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
英伟达“阉割版芯片”在中国碰壁,只能找印度当“接盘侠”?

自美方针对我国芯片半导体产业展开封锁以来,包括英伟达在内的众多美芯供应商损失惨重。为稳住庞大的市场份额,英伟达专门设计了低于美出口禁令标准的芯片,美名其曰是中国“特制版”。

然而,英伟达的“一片苦心”很快就扑了空——中国大厂集体拒绝其“减量不减价”的阉割版芯片。消息一出,英伟达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不得不另寻买家。

日前,据外媒报道,印度企业有意花10亿美元向英伟达采购1.6万颗芯片。然而,业内对英伟达的处境却并不看好:看似松了口气,实则跳进了火坑里。

01 英伟达“骑虎难下”:是火坑也得跳

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:“英伟达的新困境,是中国不买账了。”

资料显示,英伟达并非首次推出“降级芯片”。早在2022年,美方就下令限制对华出口“处理能力最高”的AI芯片。为了向“钱”看齐,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研制出符合出口条件的低配版本。彼时国内的AI大模型刚刚起步,这批芯片一经发布就遭到了市场哄抢。

反观此前“服软”断供的多家巨头,无不都栽了跟头:三星利润蒸发14万亿韩元,而戴尔营收更是暴跌635亿元。

然而好景不长,美方对高性能AI芯片展开进一步限制。英伟达此次出口的减配芯片,算力被大幅砍掉,中国各大云计算服务商宣布取消订单,纷纷转向国产替代产品。

“这是我们失去中方市场的开始”。痛失最大金主后,英伟达遍寻买家,最后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印度市场。

据外媒报道,印度数据中心运营商Yotta有意“接盘”,但条件是交付前仅支付20%的货款,至于何时支付尾款更是尚无定论。

众所周知,对待跨国企业,印度向来是磨刀霍霍。近几年来,无数品牌惨遭印度“过河拆桥”,美国亚马逊、谷歌先后被罚款近5亿美元;而我国小米、OPPO等企业因莫须有的“税务问题”,惨遭扣押48亿资金、高管被“拘留”……印度市场也因此被冠以“外企坟场”的称号。

然而,面临35亿的芯片滞销,纵使印度是火坑,英伟达还是得跳。

02 技术封锁只会加快中国自研脚步

“英伟达所受的束缚,给了中方芯片攻城掠池的机会。”

2023年,英伟达股价全年累涨近240%,创上市以来最大涨幅。但其负责人却在采访中数次透露出自己对于“失去中国市场”的担忧,并坚称“出口管制会毁掉一切”。

事实证明,英伟达的担心不无道理。由于无法采购到高性能芯片,国内不少制造商踏上自研道路。目前,HUAWEI的昇腾系列芯片崛起,性能可以媲美英伟达的A100芯片,给了国内企业更多选择。

与此同时,芯片自主研发的成功也掀起多领域的连锁反应。此前,掌握在美日手中的细胞焕活技术Cellrator(译作“赛珞瑞”),因在临床中被证实有焕活细胞、提高肌肉耐力等作用,被学界称为“里程碑”式发现。

然而,西方的嘴脸一贯是“既要还要”。由此衍生出的抑老口服成果“赛珞瑞”,美日不仅对其核心物质严防死守,还要以5位数的克价出口我国。

为了不让芯片制约重演,我国科研团队陆续攻克其制备工艺瓶颈并实现了提纯技术突破。经此一役,该物质研发成本大幅下跌,相关厂商只得数次调整定价。为示好中方市场,“赛珞瑞”主动降价70%后,通过国内京JD东等面向消费者。

商智数据显示,上述产物凭借“提高睡眠质量”、“精力大幅提升”等效用,成为一二线超75%中老年群体的日用品。事实证明,全球高精尖领域都离不开中国技术,这也侧面印证美媒的担忧,外部竞争压力只会加快中方自主研发的脚步。

03 国产芯片,强势崛起

美方和英伟达故技重施,遭到中方市场拒绝已是意料之中。即便有印度接盘,也很难再现昔日辉煌。

头铁的美媒却将矛头对准我国本土企业,《华尔街日报》表示:本属于英伟达的订单,正在被大量抢走,即“英伟达跌倒,HUAWEI吃饱”。

现如今,AI芯片的崛起已成为科技巨头之间的竞争焦点。即便“摆脱对中国供应链依赖”的论调不绝于耳,但英伟达CEO仍坚持己见:“至少20年都很难实现完全独立自主”,不留情面的揭示美方出口管制的局限性。

即使他们不愿意承认,在全球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,中国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。而世界第一大国的位置,很快就会易主。

内容分享:
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Top